close

呵呵!我終於敗下去創業家的英雄之旅:以人為本的創新創業管理網路狂銷了!創業家的英雄之旅:以人為本的創新創業管理網路狂銷我要購買創業家的英雄之旅:以人為本的創新創業管理網路狂銷創業家的英雄之旅:以人為本的創新創業管理網路狂銷➽官網詳盡介紹➠免運☆宅配到府這麼便宜實在好開心吶超讚的。我就去yahoo雅虎搜尋、momo購物找很多的資訊!講實在的,到處找價格實惠商品真的是很勞心勞力的一件事情,給亦竹看也說這真的售價蠻合理的。這個無敵強的網路價真的非常便宜,有可能會被橫掃一空,心動要快!當前網路商場市場很激烈,Yahoo!購物中心、24H購物、goHappy購物都是我比較常去逛的網購,常常有優惠商品。唷呼。

大家再買東西時候,一般都會先上網路購物比價或是用yahoo雅虎,然後找低價或折扣商品。也算是很傷神事情!不過能找到超值的東西也會敲咖燻。我從推薦文大概明白到這是作者:邱于芸出版社:遠流出版出版日期:2015-02-01。宗教文藝,圖書影音,商業理財,創業開店商品。

➤這裡可以看進一步詳細推薦介紹!去找了各種介紹文、評鑑測試文,前些日子看到的售價為 332,網路價格隨時會修改,可以點擊商品圖片查看最新特價唷!

創業,就是一趟又一趟的英雄之旅,歷程中的各種磨練讓英雄具備充分的能力、智慧與武器,得以面對未來的所有挑戰。本書從心理學及人性的角度解析創業的可能動因,探討以人為本的思維對組織的構成與運作所產生的具體影響,並定義了創業家的十二種不同的原型,以及組織及伙伴團隊、品牌及溝通的重要性,這些都是創業者將會面臨的課題,也是邁向成功所必經之路。
 
每個創業家所追求的只是一場無悔的英雄之旅。而每一場創業冒險追尋的,其實是自己所期待的那個自己。







目錄


推薦序一  從「天真者」到「魔術師」的英雄之旅 / 吳靜吉 
推薦序二  創業是一場人生旅行 / 邱復生 
推薦序三  旅程就是最好的獎勵 / 吳仁麟
自序 
前言  行前地圖 
  附錄:想像與真相之間:霍金斯離台之後 

第一章  創業的英雄之旅 
創業,是一種生命的轉變與實踐 
創業之旅的生命課題 
創業家的年紀 

第二章  創業的試煉 
冒險召喚 
遇上師傅 
在啟程之後
 
第三章  創業的理由 
探索人性的努力 
價值管理系統──結合動機理論與原型理論 
獨立 
 天真者 
 探險家 
 智者 
征服 
 英雄 
 亡命之徒 
 魔法師 
歸屬 
 凡夫俗子 
 情人 
 弄臣 
穩定 
 照顧者 
 創造者 
 統治者 
打破單一文化的迷思 
附錄:叛逆的風景

第四章  創業的力量 
創業理論的發展軌跡 
從巨觀到微觀──以人為本的創業觀 
正面的力量──超越黑暗 
創業,是尋找幸福的主動出擊 
創業的力量──完成自己的生命藍圖 
附錄:建人與建物──繪出文創十大建設藍圖 

第五章  以人為本的組織藍圖 
組織社會的誕生──從生產到創意經濟 
從機器觀到生命觀的轉變 
探索組織的內心世界 
組織的英雄之旅 
追求自我實現的組織目標 
用意義與價值打造品牌與創新
 
第六章 合作創新 
合作是創意時代的生存之鑰 
找回組織中的人性 
創意經濟時代的來臨 
創業是追尋自己的靈魂 
創造力在哪裡? 
創意經濟時代的生存法則 
附錄:一種尚未出現的存在──談台灣文創產業策略的典範轉移 

第七章  創意生態:往人才聚集的地方移動 
逃脫古典經濟學理論的束縛 
創意生態的要素:多樣化、改變、學習、適應 
創意生態──共同工作空間崛起 
生生不息──共同工作空間的成長 
附錄:獨立工作者的新生活運動──不必要的孤獨
 
第八章  面對世界:創業就是一種溝通 
行銷溝通的關鍵──人性 
創業家的品牌──尋找意義、發現價值 
故事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 
人性是一切溝通的寶庫 
附錄: 讓創業教育 成為人生必修課 

第九章 歷劫歸來 
成功的迷思 
成功的真相 
歸返 

參考書目 








名家推薦


推薦序 從「天真者」到「魔術師」的英雄之旅
◎文∕吳靜吉(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創造力講座主持人.名譽教授)

  那是2010年,于芸剛回到台灣不久,剛取得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的她,在一個半公開場合自我介紹。

  她把PPT檔投影在牆上,第一張圖片是一位小女孩在大風雪交加的路上撐著一把破傘。這讓我非常驚訝於她利用影像表述生命原型的能力。那時,我知道,她馬上就要展開屬於自己的英雄之旅。

  她在這本書的自序中說:「過去二十多年的流浪歷險,其實只是某種的鋪陳和前情提要,真正的劇情才要開始:流浪博士面對這個熟悉又陌生的故鄉能做什麼?需要做什麼?一切都是那麼的不明且讓人不安。」

  我相信,2010年那張圖片傳遞的訊息之一,是她回台後,面對熟悉又陌生的台灣近鄉情怯的不安。她認為自己當下和過往的生命原型是「孤兒」,這個「孤兒」正要展開她的英雄之旅。所謂英雄是指每一位決心揮別過去並展開新生命追求、勇敢走向未知旅程的「戰士」。我相信于芸已經認定她未來的轉變不是盲人摸象的大學者,也不是誤闖森林的小白兔。她的確已經下定決心克服種種有形和無狀的關卡,希望在生命舞台上扮演全新的角色。

  既然當時認定自己的原型是「孤兒」,她就很像灰姑娘等待喜歡的王子舉辦舞會,也期待及時出現的仙女引領和協助在舞會中遇見王子。憑著她擁有多元智慧等優勢的獨特組合之「水晶鞋」,最後會因這些特色的組合跟她的王子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

  這裡所謂的王子不是人,是志業。所以,她創業英雄之旅的理想同時具有「追尋者」、「戰士」、「創造者」、「智者」、「愛人者」和「照顧者」等這些原型的內涵。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她在政大公企中心的「事業舞會」中開始建構鋪展「創立方」的創意生態,讓年輕人在此啟動各自的創業英雄之旅,在「創立方」這個創意生態中,他們透過各種試煉,溝通、合作和行銷,而展開經創意到創新到創業的旅程。

  在她啟動創業之旅時,我發現她是個「天真者」,她開始覺得「創立方」是安全的地方,相信別人會照顧她、滿足她的需求,她也相信所有的人不會故意互相傷害。對那些進駐的年輕人,她善盡「照顧者」的角色,甚至於教他們怎麼煮鹹稀飯,搏感情、飆創意。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這些年輕人的成長中。

  創立方是于芸回台後第一個社會和教育創新,在口耳相傳之下,她突然忙碌起來,「照顧者」的特色之一就是不知道怎麼拒絕別人,她果然忙上加忙。所有的英雄之旅都會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幸虧她「戰士」的原型總是適時出現,因此將恐懼暫放一邊去做她該做的事,也會尋回她原本的信念做適度的冒險。

  在這個過程中,她不斷地吸取外來的訊息和能量,不管是本土的創業家或偶而路過台北的外國創業者,她都會透過自己的關係資本,邀請這些外賓來加入「創立方」的英雄之旅。她也親赴矽谷的IDEO,體悟設計思考的方法之後,再繼續運用自己的關係資本提供機會讓更多人學習設計思考。二十幾年的英國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經驗,讓她隨時隨意取得豐富助長「創立方」的資源。

  為了實踐文創之旅,她也和英國創意經濟之父約翰.霍金斯(John Howkins)以及他的關係企業BOP顧問公司建立伙伴關係,引進知識和經驗。

  創立方之後,她自己也在西門町的武昌街「武昌起義」,開辦「卡市達創業加油站」(Custard Cream Coworking Space),複製又創新共同工作空間的理想,之後不久又在安和路打造另一家共同工作空間,為文創人和創業家打造一個「安和樂利」的空間。

  這時候的她已經發揮了「魔術師」和「統治者」的原型,因為是「魔術師」,在整個英雄之旅的過程中,從最早的「孤兒」啟動自我療癒的過程,領悟到她可以聚集擁有的息息相關的人事物資源幫助別人。

  所以她在自序中說:「在一連串重新學習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創業這個領域與我原本的專長其實也不是完全無關。表面上,創業應該屬於經濟、管理的知識,但是當我在研究、觀察創新創業的歷程時,設計思考中相當重視的一個環節與『故事力』有著顯著的關係。形塑一個觀點或對使用者的觀察洞見,需要的就是說故事的能力。直到這個時候,我在英國所學的文學與哲學,開始派上用場。」「一個創業家就是在自己的故事裡扮演主角的英雄,有著不同的性格原型,但是都為了改變什麼而踏上冒險旅程,而後碰上試煉,最後成功地凱旋或者壯烈地失敗。這個發現讓我試著由故事與創業的連結切入,用一種不同於經濟的角度來談創業。幸運的是,即使這種解釋方式與眾不同,而且還是出自一個半路出家者的口中,但我並沒有因此被打成離經叛道的異類。」

  于芸具有領袖的特質,擅長賦予別人適性揚才的工作,她也期待那些受她照顧的人可以仰賴她的指導;當然,她也是一個「創造者」。她隨時隨地靈感乍現,她也努力地實踐夢想、開創生命,但總覺得自己未盡全力,繼續發揮在「追尋者」的原型尋找方針,在尋找的過程中,心中總覺得有點騷動不安,並且期待更美好的事情會發生。對那些創業者的年輕人,她仍然扮演「照顧者」的角色。

  《創業家的英雄之旅》這本書是她回台後的第四本書,也是我一直想做但連動都沒有動的書,她創業的英雄之旅也在實踐我自己本身的夢想,我羨慕她也感謝她,希望很多人都能夠跟我一起分享閱讀這本書所喚醒的記憶和英雄之旅的故事。

推薦序 創業是一場人生旅行
◎文∕邱復生(台灣土地開發公司董事長)

  回想起來,過去的人生裡,我一直在創業。

  二十多歲的時候,我向廣告公司的老闆說自己想獨立門戶。老闆除了欣然同意,之後還給了我許多案子做,變成我的主要客戶。因為我幫他製作的影片比別的廣告製片公司好,也更了解老東家的需要。

  慢慢的,我們在市場上得到越來越多的肯定,生意好到一年可以拍一百多部廣告片,而且品質一直是市場上最好的。

  公司走到了高峰之後,我開始尋找下一個戰場。就這樣,從製作電視、電影、經營電視台到今天做土地開發,我總是不斷的在尋找新的事業方向。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歸零學習,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創業人生。

  我之所以會不斷的創業,可能是因為我的個性使然吧。從小,我就是一個很喜歡把朋友聚集在一起的人,我享受那種一大群人去把一件事做成的感覺,不管是一起去偷摘水果、烤地瓜或游泳。那種大家一起打拼和共享成果的快樂,促使我不斷的去經歷創業人生。

  現在,六十多歲了,我還持續在創業。你問我,創業這麼多年之後對創業的感覺是什麼?

  我只有兩個字:「挫折」。是的,創業就是不斷經歷挫折的人生,創業的過程永遠充滿挫折,也就是不斷的失敗,不斷的失敗才能讓你找到成功的道路。挫折的經驗會給你下次的警惕,而成功的經驗則是下次創業的陷阱。那你可能會問,是什麼動力能讓我不斷的去經歷挫折和失敗?我想,那是因為我很清楚我想過的是什麼樣的人生吧。

  我知道自己不要過重複的人生,不要一勞永逸的生活。所以總把一個事業做起來之後就會想去做另外一個新事業,而且格局要越做越大,難度要越來越高,特別是那些別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業。回顧我的創業旅程,就像坐在一列前方沒有軌道的疾行火車,邊開邊在前方鋪鐵軌。

  在創業一段時間累積了一些資源之後,1989年,我夢想著要讓台灣的電影能在全世界發光,於是投資連拍了四部電影,一路摘下了威尼斯和坎城影展最重要的獎項。1993年,我們想讓台灣擁有一家不一樣的電視台,於是創辦了TVBS,改變了台灣的電視市場。一路走到今天,我們仍然在想辦法為台灣社會創造更大的可能。

  而這背後,造就我不斷創業的,其實是我們所身處的這個時代和社會。亂世出英雄,創業英雄總是能在亂世中開創盛世。特別是現在,資訊科技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數位經濟大浪潮,後浪不斷的超越前浪,而且一浪比一浪更猛。Yahoo之後是Google,Google之後是臉書,再之後,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又超越了臉書。新一代的創業家不斷的橫空出世,以夢想和勇氣寫下歷史。

  現在正是美好的創業年代,網路新經濟為產業賽局帶來全新的遊戲規則。透過網路,創業家得以面向一個「去中間化」的自由市場,只要得到網路上眼球的認同就有機會創造明星品牌。

  在這樣的年代,那些百年老店企業霸權反而坐困愁城,因為過去那種以層層中介機制建立起來的戰略核心,已經完全被解構,從政治圈、藝文圈到娛樂圈。所以,當我聽到有創業家感嘆現在台灣的創業環境不好,反而會去回想台灣過去的那一些創業家經歷過什麼樣的人生。每一代人都有人會感嘆自己是「迷失的一代」,不知何去何從,但是在同樣的年代,也總會有創業家寫下屬於自己世代的傳奇。

  所謂的創業,也不一定是無到有的開創新事業。創業其實是一種態度、一種人生價值,不管您身處於一個體制裡(比如,任何公民營企業或組織裡),或是赤手空拳的一個人白手起家,只要敢於挑戰昨日,開創新的可能,在我看來都是一種創業。

  邱于芸老師的這本書談的是創業,在我看來,她的人生也是不斷在創業。高中畢業之後她一個人到英國求學走自己的路,歷經二十多年的異國人生後又回到台灣,不管在學校或是產業界,她再次出發尋找新舞台,除了教創業也在身體力行自己創業的思索和心得。

  而這一切,身為父親的我有幸一路見證,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也分享了許多似曾相識的點點滴滴。

推薦序 旅程就是最好的獎勵
◎文∕吳仁麟(聯合報系媒體創新研發中心總監)

  那一年,我到矽谷旅行。

  住在矽谷的那幾個月,我刻意住進一位資深創業家的家中,他在矽谷一住二十年,曾經多次創業。我想透過近距離的觀察,去了解這個創業聖地的住民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這些人的腦子又在想些什麼。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位創業家把創業變成全家人的事。在家裡的分分秒秒,他家裡每一個人談的都是創業,甚至連假日都會哄著老婆和兩個還在讀小學的孩子陪他到公司加班。和矽谷大部分的創業家一樣,他的生活裡只有「創業」這兩個字,創業家的字典裡沒有上下班,分分秒秒都在創業。

  我曾經私下和他聊天,問他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日子?以他的資歷和能力,大可以到大公司裡找個輕鬆又高薪的工作。

  他說,對他來說,自己創業和找一份工作之間是無法二選一的。他知道自己想要走的是什麼路,他寧願壯烈的創業失敗,也不願到老時後悔這一生沒創過業。

  創業家的這一番話讓我想起賈伯斯的那句名言:「旅程就是獎勵」(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也許,正如老賈所說的,每個創業家所追求的只是一場無悔的英雄之旅。這也是這本書探索的方向,每一場創業冒險追尋的,其實是自己所期待的那個自己。

  這本書把創業視為一場英雄之旅,試著解析和透視創業家的內心世界,這樣的切入點也為創業市場的種種論述帶來全新的視野。一直以來,各式各樣談論創業的書籍所討論的都是各種技術層面「兵法」,而這本書卻回歸一切的最根本來談創業的「心法」。這樣的書寫意圖裡也勾勒出台灣產業發展的機會與挑戰,當創業家能開始探索內心世界,認真思考自我、自信、自在和自由的真意,我們才有可能走出一條和過去五十年不同的路。

  半世紀以來,台灣一直無法擺脫「代工島」的宿命,明明知道這條路不太對,卻也找不到新的方向。多年來產官學各界不斷的對話思辨,台灣在全球產業鏈的分工角色卻一直沒有太大的改變。

  但是如果我們把眼光投向創業市場,卻可以看到台灣在一些結構已經開始發生改變。早年的創業家的創業動機多半是求生存,而網路年代的創業家則追求自我實現,甚至可以為了實現理想而放棄安定的工作與生活。這樣和過去不同的創業思維,也可以讓我們預見台灣產業的某種可能畫面。

  那意味著更多「去代工化」公司的出現,以及更多與世界主流市場同步的企業即將誕生。過去,全世界的每一部大大小小的電子產品裡都有台灣生產的晶片,但是台灣卻沒有一個代表國家面目與性格的國際品牌。而這些在乎自我追尋和認同的創業家,將有可能在台灣的優勢基礎上打開新的局面。

  這是一本極具說服力的紀錄與告白,作者邱于芸老師除了書寫創業家的英雄之旅,在過去幾年來也身體力行的走過多彩多姿創業旅程,而她所開創的事業,就是幫助創業家創業。她在英國異鄉漂流了二十年後回到台灣,創辦了協助創業家創業的共同工作空間,在幫別人創業的過程中也為自己創業。

  這本書所呈現的,除了是一位學者的明心慧眼,也是一位創業家親身走過的英雄之旅。








序跋

自序


  深夜,一片燈海的電影街有如白晝,一幅幅電影看板沿街羅列著。看板裡,末日將臨的聳動標題,看來與現實其實相去不遠。

  空難、氣爆、經濟崩盤……,一波波的天災人禍令人不寒而慄。深夜的西門町,稀疏的人影閒來逛去,看似不經心又隨興的挑選著兩個小時的刺激或感動,試圖進入另一個平行世界。

  午夜場正要開始,售票口的音樂震天響起,卻讓這時空分外寂寞。而對街,原本幽微的燈一盞盞熄了,鐵捲門緩緩拉下,吐出幾枚疲憊身影,匆匆走入夜色之中。

  這是我兩年多生活裡的一個典型夜晚,觀望著稀疏的電影街人潮中夾雜了幾個夜歸的創業家年輕人,夜色中,一個個都成了翦影。風吹動著四層樓房兩旁的旗幟,這是出現在1911年武昌起義的鐵血十八星旗。

  幾個小時前,一位資深的編劇老師在這個空間裡為大家講電影,他細心的解讀導演在鏡頭背後埋藏的言外之意,神色裡有終遇知音的喜悅。他說:「電影裡的主角總是會面臨各種選擇的時刻,而每一次的選擇,總是讓他不得不走向最後的結局。」

  電影故事與創業人生有著令人驚豔的相似性,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裡扮演主角,在抉擇中度過每一天。跟著編劇老師咀嚼各個經典電影的橋段時,我和創業家們彷彿也在觀看屬於自己的英雄之旅。

  我時常不經意與人聊起那離奇時刻。2010年末,旅居英國多年後,我帶著一雙兒女再回到台灣,試著和這片土地和解,對她懺悔並期盼重新開始。二十多年前,少女時期的我,頭也不回的遠走高飛,如今再度歸來。在別人眼中,可能以為這會是一個叛逆少女在國外取得名校學歷、載譽歸國的圓滿故事。但其實對我而言,新的考驗反而才正要降臨。

  過去二十多年的流浪歷險,其實只是某種的鋪陳和前情提要,真正的劇情才要開始:一個流浪博士面對這個熟悉又陌生的故鄉能做什麼?需要做什麼?一切都是那麼的不明且讓人不安……

  我刻意讓自己無法回頭,在四處謀求教職卻毫無著落時,仍然告訴自己要把握任何機會,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為自己稍欠市場資歷加值。從一開始兩個禮拜一次的政大EMBA課程兼職任教,之後,在政大公企中心找到了我回台灣之後的第一份正職工作──研究諮詢組的專案經理。

  我還記得,第一次拜訪政大公企中心當時的主任樓永堅教授,他帶我逛了整個校區,指著兩棟已經年久失修的建築說:「這兩棟教室看看怎麼利用它們吧!」就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引發了我的無限想像,歷經無數次理想與實踐的衝撞與妥協,終於催生了「創立方」(創意、創新、創業交易所)。

  「創立方」座落於大安區金華街的精華地段,人潮、錢潮都不缺,但僅僅一牆之隔的校園內,教室卻空蕩得讓每個人聽得到自己的腳步聲。那時候,我曾想像過很多可能的畫面,想像這裡會延續著政大公企中心的光榮傳統,追隨著台灣經濟每一個起飛的時刻。而創意經濟的來臨,正是改變公企體質的絕佳機會。

  我想像這裡會有上百位的創業家聚集,為了未來的事業跟伙伴不斷腦力激盪,大膽的思考與行動。但是在歷經了多次提案後,卻一直找不到方向。而真正挑戰我的是,我的專業是文學與美學的領域,這與「創意」、「創新」看來毫無關聯,更別談「創業」了。

  創立方的籌備期間,我在2011年二月造訪史丹佛大學的D-School,開始了我對「設計思考」的研究,這個經驗更讓我認識了「創新教育」與「跨領域教育」和自我人格發展的關聯性。在同一次參訪中,也順道去了D-School的催生者──世界頂尖的解決方案提供者IDEO公司,這一次朝聖之旅,也讓我學到設計創意空間與創意人才管理。史丹佛大學教授婷娜.希莉格(Tina Seelig)所創立的STVP(Stanford Technology Ventures Program)的創業教育,更讓我認識了創業教育成為一個學門的典範。

  同年七月,「創立方」開幕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一開始只有五間公司,十二位創業家,但是當時的團隊之間的互動與氛圍卻是向我所參訪過的世界級教育與創新機構看齊的。創立方開幕之後,我更回到了母校英國劍橋大學,與創業教育的機構討教創業教育的流程。更去訪問了世界第一大的共同工作空間連鎖機構The Hub的經營者,這些都激發了我接下來很多的想法與計畫,讓我能一步步把創立方的景象描繪得越來越清晰。其實,我仍然只能算得上半路出家,許多細節是在執行之中慢慢被發現,然後才知道我需要尋求學理來解決許多工作空間的問題。

  在一連串重新學習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創業這個領域與我原本的專長其實也不是完全無關。表面上,創業應該屬於經濟、管理的知識,但是當我在研究、觀察創新創業的歷程時,設計思考中相當重視的一個環節與「故事力」有著顯著的關係。形塑一個觀點或對使用者的觀察洞見,需要的就是說故事的能力。直到這個時候,我在英國所學的文學與哲學,開始派上用場。

  一個創業家就是在自己的故事裡扮演主角的英雄,有著不同的性格原型,但是都為了改變什麼而踏上冒險旅程,而後碰上試煉,最後成功地凱旋或者壯烈地失敗。這個發現讓我試著由故事與創業的連結切入,用一種不同於經濟的角度來談創業。幸運的是,即使這種解釋方式與眾不同,而且還是出自一個半路出家者的口中,但我並沒有因此被打成離經叛道的異類。

  終於,上百個團隊進駐「創立方」,願意相信以人為本的創業價值觀,原本空蕩的教室如我預期的熱鬧了起來。不同的團隊在那裡工作之餘,定期的聚餐、交流、做創意激盪。不少亮點企業也在這裡孕育。

  經過了兩個春夏秋冬,一邊管理創立方,一邊在大學裡兼課,日子忙碌且充實,然而回台灣謀得一個正職教授的希望卻越來越遙遠。經歷過許多次教職申請失敗經驗,我的「平凡世界」又再度面臨挑戰。創立方的專案計畫也接近了尾聲,左思右想之後,我決定離開,走向了另一次旅程。

  離開政大之後,我幾乎用掉了所有的積蓄,在繁華的西門町鬧區租了一棟四層樓的舊房子,創立了「卡市達創業加油站」,做為實現論述與理想的基地。這對我而言,也是一個做了之後就很難回頭的決定,同時也是極大膽的冒險之旅。我在這裡投注了所有對創業的理念。彷彿如同英雄之旅的預言一般,卡市達的經營歷程也是不斷碰上各種試煉。

  上帝用祂最幽默的一面來教育我,正當卡市達如火如荼地營運之後,我原本以為申請的教職已經無望的北科大居然寫信通知我已經錄取。這些來自外在的考驗,每一次都在試驗著我心臟的強度。

  我曾經一度把門拉下來暫停對外開放,只留下少數的好友守住店面,也屢次在人員的流動之中不斷重整腳步。但是無論如何,在申請補助失利、未能有足夠的商業模式說服金主募資的情況下,卡市達靠著幾位進駐創業家形成自治村,在市場中還是生存了下來,而且連結更多元的創業家在這裡共同生活,而我從此成了配角。

  有開放社群在這裡固定聚會,利用下班後的業餘時間共同為打造屬於台灣全民的國民手機而貢獻所長;有從事教育的團隊,全台灣四處奔波演講推廣理念;也有哲學家們在此起義,思考把哲學當成創業的可能性。這裡的運作證明創業不只是追求KPI、Business model的經濟遊戲,也可以是社會創新概念的實踐,或者追求自己生命的堅持。

  更讓我堅持到今天的是,這群創業家始終保持著對社會與人的良善。我進入北科大重拾教師身分,必須與剛創立的卡市達保持距離;這些人便以他們個別的所長,透過共治維持住了卡市達的營運。做高湯料理的老闆,讓聚餐活動的食物可以不必外求;做廢棄物設計的藝術家,替店面規劃著新的裝潢風格。我們距離完全的自給自足仍有大段的路程需要努力,但是在這個已經具備雛型的共榮生活圈裡,可以看見新的創業模式裡,競爭並不是唯一。

  不同角色的英雄們像《復仇者聯盟》那樣在卡市達合作,求取全體而非只限於個人的生存。這個光景與我當初創立卡市達時的夢想,已經逐步在接近之中;我感謝曾經為了這裡付出過的每一個伙伴和創業家,同時也慶幸當初投入與之後所有人的幫忙維持住這個空間,終於使它變成一扇讓我接觸世界的窗口,一個創意激盪的平台。

  這本書是我回到台灣之後,繼《故事與故鄉》(遠流)、《另一種自由的追求》(麥田)以及《用故事改變世界》(遠流)後出版的第四本著作。本來的計畫是要將我在學校教創業的課程蒐集起來,化成文字,做為我對創業的論述。然而經過了這一段旅程,看了許多創業者的成敗,加上自己又親嚐了個中的甘苦,在校對的時候,總是不斷看到過去自己所犯下的錯誤。

  一開始,我像是個天真者,經過這些年的磨鍊,現在更像一位魔法師,太多太多新的想法、理論開始更新;然而出於出版時間的壓力,我還是只能忍住把這本書全部重寫的衝動,在夜闌人靜的時分,靜下心來把原有的書稿整理完成。最後這個定稿的過程,與其說有新書將要出爐的興奮,不如說是一趟自我心靈的療癒。

  這本書能夠完成,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太多。首先是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的全力支持,打從我回到台灣時所參加的所有交流活動,它就是我成長的養分來源。這段期間,我遇見了生命裡許多師傅:吳靜吉老師的無私教誨與鼓勵,讓我在陌生的故鄉土地上有了一個完美嶄新的開始,並落地生根。感謝公企中心樓永堅主任,有那麼大的勇氣,給了我回台灣的第一份正職的工作。謝謝溫肇東教授邀請我參加2011年由創新與創造力中心所主辦的世界「創業教育圓桌研討會」(Roundtable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nference),讓我結識了許多一生難得的朋友。當時《美學CEO》作者吳漢中先生,就是在這個研討會認識。連我在加州矽谷拜訪那些有名的創意聖地都是由他和另一位作者吳琍璇女士(現已是漢中的夫人)幫忙聯繫,開著車接送。

  感謝資策會黃國俊專家這些年來不斷替我惡補台灣資訊與文創產業的發展脈絡,引介我拜訪業界重要的先進。我也需要特別感謝《工商時報》陳碧芬博士,總在我快要失去信心時出現在我面前,陪我度過長長的夜晚,總在我需要她的關鍵時刻扮演我的天使。謝謝《聯合報》媒體創新研發中心吳仁麟總監,在我需要的時候替我惡補商學院有關管理與創新的經典之作,使我不致孤陋寡聞,閉門造車,並提供創業家們一個產業平台與對話窗口。

  我也非常榮幸獲林月雲老師的應允,讓我參與「頂大計畫創意設計與創新研究中的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計畫,感謝這計畫當中的每一位成員,並在每一次的討論會中,給我許多求也求不來的寶貴洞見,讓我得以將這個研究成果,經過初審、決審各兩位委員的審查通過後出版。

  在書稿編撰過程中,感謝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黃于娟小姐持續在枯燥乏味的寫作過程中給我的支持,中心助理賴姿妤小姐的極大耐心與呵護,總在我因為腸枯思竭,眼見就快要放棄時的溫馨與善意提醒,讓我不至半途而廢。

  我最後最需要感謝的就是清華大學博士班許雅淑同學的大力協助,如果沒有她無怨無悔地日以繼夜整理文稿與研究工作,這本書無法如期完成。在全書中,若有任何疏漏、謬誤或不足之處,尚乞先進專家學者不吝指正。

  當然更要感謝遠流出版公司,願意出版我這人生小小一段紀錄。無論中間碰到多少波折,隨著書稿的付梓,也算是為我自己創業的英雄之旅,暫時寫下了一個令人稍稍喘氣的落幕。

  2014年初秋,台北










內文試閱


在啟程之後
  跨越門檻之後是一連串的試煉挑戰,這是所有創業傳奇故事中最令人喜愛、最被津津樂道的歷程。創業之途絕不會一帆風順,必然充滿了各式各樣、意想不到的機遇與痛苦試煉。在英雄通往終極體驗與事蹟前的種種試煉,所象徵的是那些領悟的契機,他的意識因此得以擴展。然而,在創業冒險的過程中,盟友是不可或缺的同伴,如賈伯斯和沃茲尼克(Stephen Wozniak)的相輔相成,蘋果一號的藍圖是在沃茲尼克腦中浮現,這個創新個人電腦的想法讓賈伯斯嘆為觀止,他協助沃茲尼克將夢想落實,並且發揮行銷創業的專長,讓沃茲尼克傑出的設計作品都能夠賣出獲利。賈伯斯總是可以說服沃茲尼克,他用「冒險」來形容他們創業初期的過程,「就算賠錢,我們還是擁有一家公司。我們這輩子畢竟曾經擁有一家公司。」對沃茲尼克而言,這個夢想遠比致富更吸引人。

  創業冒險的歷程充滿了同甘共苦的患難之情,也免不了痛徹心扉的背叛,再好的夥伴,也許終將發覺自己擺脫不了遭人拋棄的命運。當然也有惺惺相惜的瑜亮情結,如賈伯斯和比爾.蓋茲(Bill Gates)因麥金塔而結盟,原本比爾.蓋茲是協助蘋果電腦發展圖形使用者介面軟體,不久微軟就為IBM個人電腦推出一套「Windows」作業軟體系統,一樣使用圖形介面,讓賈伯斯勃然大怒。而蘋果與微軟電腦的共生關係,兩者都不敢鬆懈,面對面繞圈子,避免兩敗俱傷。

  這不是特例,而是每一個創業故事都會出現的橋段,翻開所有偉大創業家的傳記,都可以看到驚濤駭浪的曲折起伏,有時創業家能乘著個人的天賦與契合的機遇而高漲,有時候創業家則被自己創造的巨浪猛烈衝擊淹沒,如發明拍立得相機(Polaroid)的蘭德(Edwin Land)被自己一手創辦的寶麗來公司掃地出門;史考利(John Sculley)也曾把賈伯斯從蘋果電腦公司請走。所有的故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越是波折起伏的劇情就越能夠吸引眾人目光,越是苦難折磨的經歷,就越能扣人心弦。在所有故事中令人痛苦難耐的「黑暗時刻」都是關鍵的時刻,因為在苦難之後才能蛻變重生。唯有通過磨練才能讓自己的生命逐漸獲得澄清與淨化,創業過程中的各種考驗是學習未知世界的規則與生存模式的必要代價,唯有穿越障礙才能進入最深處的寶藏之地,獲得最珍貴的經驗啟悟。英雄總在經歷一切苦難折磨之後才能光榮誕生,「令人難忘的不是追尋過程的痛苦,而是獲得啟悟時的狂喜。」

  人必須經過努力淨化與謙卑的學習過程才能了解萬事萬物的道理,並從中受益,必須和前人一樣走過試煉的道路,才能進入幸福的樂園。如坎伯所言:「人生追求的是生命的經驗。」在創業的歷練中,創業家會逐漸學習如何面對失敗與困苦,如何承受嘲笑與鄙夷,如何慢慢穿越、一一克服,最終達到人生的另外一個境地。

  然而,創業成功並不是故事的終點,創業家最重要的意義不是取得個人的功成名就,而是將創業英雄之旅的收穫帶回社會,注入創新再生的能量。如坎伯所言:「單一神話的整個週期或標準模式,需要英雄帶著他所獲得的智慧神祕符號,或金羊毛,或睡著的公主重回人類的國土,用他所得到的恩賜使社區、民族、行星或大千世界獲得新生。」創業英雄為社會帶來的貢獻不只是經濟上的收益,更重要的價值是創新改變的契機,是這些英雄的努力,讓整個人類社會可以有更多元的生存樣貌與生命意義;是這些英雄的付出,讓我們的文明發展得以有源源不絕、生生不息的創意與活力。

  雖然英雄之旅是跨越時空的單一神話,但不同的時代脈絡會賦予神話相異的內容形式,而創業英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神話故事,是我們了解自己與認識世界的方式。然而,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的個人生命經驗與成長過程,會醞釀出各式各樣繽紛多元的創業英雄之旅。

  「追隨偉大精神領袖的腳步,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模仿和實踐他個人生活所形成的個體化歷程,而是意味著我們應該竭力帶著他在生命中投入的誠摯和奉獻精神,來活出我們自己的生活。」英雄是隱藏在我們每個人內心中,等待被了解、實現、和具創造性的象徵;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創業的種子,正等待被了解與實現,只要找到你內心深處那顆種子,讓它萌芽茁壯,就是走在自己英雄之旅的道路上。









作者資料

邱于芸
倫敦政治與經濟學院(LSE)哲學、科學方法與邏輯系學士、劍橋大學東亞系碩士與博士。

現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助理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EMBA與傳播學院數位內容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著有《故事與故鄉》、《用故事改變世界》(台北:遠流出版)與《另一種自由的追求──沈從文美學研究》(台北:麥田出版)。

創業家的英雄之旅:以人為本的創新創業管理
資料來源:MOMO購物中心 - 創業家的英雄之旅:以人為本的創新創業管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immerman 的頭像
    Zimmerman

    新品宗教文藝,開運配飾,雨揚老師,樂器

    Zimmer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